明确应用场景:是用于数据采集、机器视觉检测,还是PLC控制、人机交互(HMI)。不同场景对硬件要求差异极大,例如机器视觉需要更强的GPU和CPU,而普通数据采集则侧重接口数量。
确定关键参数:根据场景列出必须满足的参数,比如是否需要支持多网口、是否要带独立显卡、是否需要宽温运行等,避免为不需要的功能付费。
关注防护等级:根据现场粉尘、湿度情况选择防护等级(IPXX),例如粉尘多的车间至少选IP54,潮湿环境需IP65及以上;同时确认是否支持防震动、防冲击(如符合IEC 60068标准)。
确认温度范围:普通工控机工作温度多为0-60℃,若在高温(如冶金车间)或低温(如户外基站)环境,需选择宽温型号(-40℃-70℃),避免硬件因温度失效。
CPU:优先选择工业级处理器(如Intel Celeron、Core i3/i5工业版、AMD Ryzen Embedded),而非消费级CPU,稳定性更强;根据计算量选择,简单控制用赛扬,复杂运算用i5及以上。
内存与存储:内存至少4GB(Windows系统),若运行多任务或复杂软件需8GB及以上;存储优先选工业级SSD(抗震、寿命长),容量根据数据存储需求定,一般32GB起步,大数据存储可加硬盘扩展。
显卡:若涉及图形处理(如机器视觉、3D建模),需选独立显卡(如NVIDIA Quadro工业卡);仅显示界面则用CPU集成显卡即可。
接口检查:确认是否包含足够的串口(RS232/485,连接传感器、PLC)、网口(千兆网口,用于通信或数据传输)、USB口(连接鼠标、U盘、相机),以及HDMI/VGA接口(外接显示器)。
扩展能力预留:查看是否支持PCI/PCIe插槽、Mini-PCIe接口,方便未来加装网卡、运动控制卡等;部分场景还需确认是否支持PoE网口(给相机等设备供电)。
选择工业级部件:确认主板、电源、硬盘等核心部件为工业级,而非消费级,工业级部件在电压波动、电磁干扰(EMC)下更稳定,符合CE、FCC等工业认证。
关注厂商服务:优先选有成熟售后的品牌(如研华、研祥、华北工控等),确认是否提供质保(至少1-3年)、技术支持(如远程调试、故障维修),避免后期出问题无法解决。